主條目:夏威夷歷史
1776年歐洲航海家庫克首次發現夏威夷群島。[1]夏威夷名稱源自原始玻里尼西亞語故鄉(*Sawaiki)而來。
1795年夏威夷酋長卡美哈梅哈統一了整個夏威夷群島,並自稱為國王卡美哈梅哈一世,這時歐洲航海家庫克正好登陸夏威夷的歐胡島。
1818年卡美哈梅哈一世因欽慕英國國旗的「米」字圖案而頒布了基於米字旗繪製成的夏威夷王國國旗,也是今日夏威夷州州旗的由來。
1819年卡美哈梅哈一世去世,由卡美哈梅哈二世登基。
1840年夏威夷政府修法將原有的王國制改制為君主立憲制。
1843年英國政府公開宣稱英國擁有夏威夷的主權。
1849年法國政府宣稱占領夏威夷,擁有部分夏威夷的主權,但這項宣稱的當時在夏威夷引起居民的不滿。
白人血統的檀香山糖業巨頭商人譴責拒絕立憲政府的利留卡拉尼女王是暴君,並在1893年初以美國基督教傳教士與教會成員名義,推翻夏威夷王國。夏威夷第一位女王被逼退位,成為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的女王。
1893年3月9日,克里夫蘭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五日之後,從參議院撤回了該條約,並派前聯邦眾議員詹姆斯·亨德森·布朗特(英語:James Henderson Blount)前去夏威夷對當地情況進行調查。布朗特的報告表明當地居民反對兼併,克里夫蘭也持同樣看法。利留卡拉尼女王起初不同意以自己恢復帝位換取造反派的赦免,聲稱當時檀香山的政府成員要麼會被處決,要麼就會遭到流放,而多爾領導的政府也拒絕讓步。到1893年12月時,這一僵局仍未化解,克里夫蘭於是將問題遞交國會。
在我看來,對於這個問題制訂的條約應該本著權利和正義的思路前進。如果為了領土擴張而無視國家的誠信,或是政府不去規範自己的行為,那麼我就完全誤解了我們政府的使命和特點,以及公職人員擁有做人良知的重要性。
——1893年12月18日,克里夫蘭總統就夏威夷問題對國會發表的演說。
他在對國會的演說中明確表示反對兼併,號召國會延續美國不予干預的傳統。參議院雖是由民主黨主控,但占優的卻是反對克里夫蘭的派別,他們遞交的摩根報告得出了與布朗特完全相反的結論,並且認為新政府推翻女王之舉完全是其內政事務,美國不能插手。克里夫蘭取消了所有恢復女王地位的談判,轉為承認新成立的夏威夷共和國並與其保持外交關係。
[2]
1894年由杜亨任夏威夷共和國臨時政府的首任總統,並希望能夠加入美國。克里夫蘭總統很快就與夏威夷新政府代表達成兼併條約並其遞交聯邦參議院批准。
1898年,夏威夷正式併入美國,成為美國的準州之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兵襲擊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隨後美國對日宣戰。
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第50個州。
2013年11月13日夏威夷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成為美國第15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州,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對夏威夷州通過同性婚姻法案表示讚賞,他說:「我一直都以在夏威夷出生為榮,今天的表決結果讓我倍感光榮!」
2018年1月13日發生彈道飛彈誤報事件,引起公眾恐慌。